1. 首页 > 儿童故事

排难解纷

排难解纷

  名言提示

  善人不能戚,恶人不能疏者,危。——《晏子春秋·内篇问上十五》

  快乐阅读

  战国后期,秦昭王派兵进攻赵国,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。赵孝成王向列国呼吁救援。楚考烈王派春申君黄歇率领8万士兵,魏安厘王派将军晋鄙带领10万人,前去援救。秦昭王知道了,就派出使者去警告魏、楚等国,说:“秦国攻打邯郸,早晚就要攻下了。列国之中有谁胆敢援救的,秦国就调军队首先去打击它!”魏、楚等国受到恐吓,果然害怕了,楚军驻扎在武关、魏军驻扎在邺下,按兵不动,不敢前去同秦军交战。秦军攻打赵国越发猛烈了。赵王再次派使者,恳求魏王进兵援救。这时魏国的将军辛垣衍却提出了一个“尊秦为帝”的计策,他对魏王说:“现在秦王称雄天下,谁都怕他三分。其实他倒也未必为了占领邯郸,不过是希望各国拥戴他,让他称帝。赵国如果赶快派使者到秦国去,尊称秦王为帝,他一定高兴,那样,邯郸就可以解围了。”魏王本来就害怕援救赵国会惹祸上身,认为辛垣衍的计策很好,就派他做使者,从小路进入邯郸,去见赵王,把以上的计策奏明赵王。赵王跟大臣商议这事,众人议论纷纷,意见不一致,一时确定不下来。

  这时,齐国鲁仲连正好在邯郸城中,他很有才能,很有学问,却不愿意做官,只爱游历各国,到处替人排除纠纷,解决难题,而不取任何报酬。当他听说赵国在商议尊秦为帝,向秦国屈服时,就立刻去见赵国的国相平原君,并责备平原君糊涂。平原君说:“这是魏国使者辛垣衍的主意。”鲁仲连说:“那么,快带我去见辛垣衍,我会替你责问他,打发他回去的。”

  鲁仲连见了辛垣衍,列举历史事实,分析当前形势,严厉斥责他“尊秦为帝”的主张荒谬,指出屈服的结果,对赵国、魏国都有极大的祸害。他说:“秦国是个不顾礼义、急功近利的国家,恃着强大欺凌各国,屠杀百姓。他和各国并列做诸侯,尚且是这样,倘若被尊为帝,就会更加助长他的暴虐,他就更可以名正言顺地奴役各国了。他一旦称帝,就可以命令诸侯去朝见,从而随意处置他们,撤掉憎恶的人,培植喜欢的人。那时,不仅各国王侯没有安定的日子,就连将军的爵禄也怕保不住呢!”辛垣衍听了这番话,明白了利害,深受感动,立即表示放弃“尊秦为帝”的妥协主张。秦军得了这个消息,也吃了一惊,知道城中有能人,为了防止意外,立刻退兵50里。这时魏国的信陵君杀了晋鄙,带了魏军赶来援救,大败秦军,邯郸就解了围。

  平原君对鲁仲连又钦佩又感激,准备封地给他,他不肯受,送他千金作报酬,他也不要。鲁仲连笑道:“替人排难解纷而不取报酬,才算得是可贵的高尚的人。否则,就成了商人了。”

  这就是“排难解纷”成语的来历及其所包含的意思。为人调停争执,排解纠纷,后来就叫做“排难解纷”;调解纠纷的人,就称为“鲁仲连”。

  言行导航

  秦国自认为强大,欺侮各个小国,但在各诸侯国团结互助的努力下,秦国的计谋没有得逞。

  团结友善是立身处世之本。“一手独拍,虽疾无声”“团结就是力量”这些警句提醒、告戒、勉励我们:无论是朋友间,还是一个集体,一个国家,相互与人为善,互爱互助,于集体,于国家,便能产生比天时、地利更重要的人和,人以和为贵。
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gushi20.com/ertong/3242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